金融大未來 曾銘宗:力倡金融科技專利

從線上付費,到虛擬貨幣比特幣,隨著科技發達,金融的樣貌也日漸多元,甚至即將顛覆全世界對金融服務的傳統認知。富比士雜誌更大膽直言:「美國金融服務在2014年有2,810億美元的收益,而金融科技可能搶走這每一毛錢。」富比士指出,光是2015年的前九個月,華爾街就投資了金融科技相關的新創公司達105億美元,比2014年同期成長近六成,儼然成為投資新寵。

 

前金管會主委、國民黨新科立委曾銘宗尤其對FinTech金融科技感到期待。他強調,過去金融業對風險控管全靠經驗,如今大數據出現,不但風險控管更精確,也讓金融產品設計更能符合投資人的需要;另外,他興奮地說,以前是金流歸金流、物流歸物流、資訊流歸資訊流,但利用大數據結合三者後,像是跨國零售企業Walmart已能做到近乎零庫存,銀行更能利用這些資訊來評估業者的營運現況。

 

但是,台灣趕上這班列車了嗎?

 

曾銘宗指出,金管會已在去年九月成立「金融科技辦公室」,在國內掀起一股FinTech熱,然而國內業者長期缺乏金融科技專利的觀念,有可能讓台灣金融業還沒能打世界盃就未戰先敗。

 

他解釋,FinTech涵蓋幾大創新領域,包括:行動通訊、大數據、雲端計算、虛擬貨幣、資訊安全和物聯網等;一旦業者研發出特定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,就會申請專利,其中又以美國最多。根據統計,全球有超過十萬件金融專利,美國擁有超過4.5萬件,日本約有1.7萬件,韓國也有近一萬件,且持續增加中。

 

但曾銘宗說,國內金融業者不但少有投注資金來研發新金融科技,就算研發成功也不懂得申請專利,讓金融業者的專利總數僅達23件。 曾銘宗認為,一場金融專利戰已然開打。業者如果再不思考提高專利數,未來要採納任何技術都可能要繳納權利金,甚至面對策略聯盟等強制要求,等於受制於人、喪失主導權。特別是前五大金融科技專利數公司,包括有VISA1,342件、 美商美國銀行1,052件、新韓銀行907件、萬事達卡808件和摩根大通532件,其中有四家就在美國,恐組成專利的壁壘。歐付寶董事長林一泓也指出,對岸跟許多國家甚至將概念、技術和流程都註冊下來,可能危及國內業務的發展空間。

 

曾銘宗也說連對岸其實已經看準這個趨勢,如電商阿里巴巴截至今年一月為止,已向我國申請646項專利,其中就有227件與金融專利有關,不可不察。他也提醒台灣在金融科技的領域不能只把眼光看向西方,最蓬勃發展的反倒是中國大陸、肯亞和奈及利亞。曾銘宗指出,這些國家因為過去傳統金融系統不紮實,反倒能夠迅速接納新的交易管道;台灣市場小,發展緩慢,更要用心經營金融專利。 曾銘宗計劃於下週二(1日)邀請五家銀行、證交所、金管會和經濟部等單位,舉辦金融科技專利公聽會,希望由上而下,由政府來教育、鼓勵業者。他說,國內業者絕對有潛力和創意來發展金融專利,像是永豐金控就把網路標會拿去申請,國內科技公司喬美國際至今也申請專利達141件,實力不凡。曾銘宗認為,台灣現在缺的只是方向。林一泓則說,金管會作為金融監督單位欠缺鼓勵措施,應該由經濟部協助補助專利申請成本,免讓創新業者有所顧忌。

 

 
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

營業地址

TEL:02-87872799
FAX:02-87878616
免付費服務電話:0800-606-558
地址: 110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168號4樓
Email:service@bst.tw

營業時間

星期一 ~ 星期五
09:00 ~ 12:00
13:30 ~ 18:00

貝斯特國際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BEST INTERNATIONAL IP CO., LTD. ​Copyright © 2024

加入 LINE 好友

加入 WeChat 好友

透過行動條碼加入好友

免付費電話

+886-800-606-558